导读:亏损越多估值越高的时代,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已经过去。在消费互联网的浪潮中翻滚了十几年后,创业者与投资人终于再次达成共识:做生意要赚钱。
而对于天生就会赚钱的传统企业创始人来说,眼下最大的焦虑无外乎:1、越做越难;2、越赚越少。
因此,生意要重做,产业要升级。而背后两大核心要素是,供需关系的优化和价值链的重塑。
(本文转自公众号: 创业黑马学院)
产业互联网有一个不一样的创业哲学,它是百花齐放的,你看不到赢者通吃。
当你对一个产业了解得越深刻,对落地把握得越透彻,你就会发现在所谓的“互联网+产业”中,拥有产业经验其实要比拥有互联网技能更具优势。
因为,相比于在消费互联网里做同质化产品或服务,博风口、拼速度的创业者来说,那些深耕产业、营收稳健的传统企业,更加扎根于生意的本质,甚至代表着中国当下主流的商业形态。
但无法否认的是,过去市场在消费互联网的投资和尝试,的确带动了一些底层技术的变革,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
而这种底层技术的突破,在未来3-5年内将会产业化地影响到所有传统企业。用一句更直观的话来阐述这种影响就是:眼下会赚钱不代表将来还能赚钱。
实际上,很多传统企业创始人已经开始感受到,内部成本越来越高的同时,外部营收也无法取得满意地增长。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生意要重做,产业要升级。
如何更高效地解决供需关系,如何更精准地实现价值链重塑,是每个传统企业需要补的一门课。
中国有太多垂直、细分的传统领域,它们既没有大到让BAT都眼红,也没有小到连一个A股上市公司都撑不起来。同时,它们既没有被线上化过,更没有被资本化过。
在这样的领域中,信息流通是传统的,产品服务是传统的,用户链接是传统的,交易结构是传统的,唯独用户痛点是与时俱进的。
谁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谁能为用户创建一个更实用的服务场景,谁才能在未来的用户获取、服务、支付、留存上获得优势、建立壁垒。
例如,中国鲜花产业长期存在供应链长、产品非标且难以运输、服务难以规范等问题。宜花科技抓住了近2万家小B用户(花店)的鲜花供应痛点,为他们搭建了一个移动化的供应链平台,把人工效率提升了90%,鲜花损耗降低了50%,同时反向将行业周转效率提升了30%,完成了鲜花产业供应链的一次重塑与升级。
而同样,作为中国只有1%实现盈利的生鲜企业之一,食务链选择从为5万家餐厅提供特色单品菜切入,建立起一个食材供应链O2O平台,解决了中小餐馆食材管理的混乱状况,为餐厅食材采购降低了15%的成本。
还有高瓴资本改造百丽鞋业,开发终端工具赋能2万门店。不仅扭转了百丽老旧的商业模式和SKU管理缺失,还激发了12万员工的运营潜力,完成了产品服务化的巨大突破。
像这样,通过抓住行业中一个核心痛点,为用户建立起一个线上化(便捷)、标准化(效率)的解决方案,进而能够优化甚至改变产业上下游结构,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加速。
但是很多传统产业做线上化时,会直接模仿标准互联网的方式,选择一个用户量极大、需求极大的点切入。打个比方,如果当初宜花选择做鲜花电商,食务链选择做食材电商,那么运营的门槛会变得很高,失败率也会随之增加。
在消费互联网中,轻公司能生存。而在产业互联网中,重公司才能生存。
在搭建好线上化的场景之后,传统企业必须通过建立一套IT系统,通过重度的运营方式,帮助整个产业做数据化的整理和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沟壑。
把原本需要用户手动调节的环节用系统替代,让用户链接更紧密;把原本需要员工亲自干预的环节用系统替代,让员工工作更便利,才能最大化提升对用户服务的效率与对内部管理的控制力。
京东的崛起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后台系统,只看数据就能判断出哪个省份的哪个仓库出了问题,只看数据就能知道哪个部门的哪个环节运营有变化。管理颗粒度非常之精细。
款多多通过整合珠宝行业零售端的分散需求,利用系统进行有效的生产指导与供应分配,打破了“制造商闭门造车,分销商有啥卖啥”的传统模式,极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运转效率。
《九败一胜》这本书中曾提到,技术因素是把基础配套服务变成牵引力的根本。
依靠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一套系统进行旷日持久的精细、重度运营,其本质就是在改造你与用户间的交易结构。每一点效率的提升都是为用户创造的增值服务,也是你与同行之间的强力壁垒。
很多创始人不愿费力搭建系统,选择用思维、情怀链接用户,结果就是没有数据留存,没有精准匹配需求。即便有投资人愿意给钱去砸市场,你都不知道该补贴多少、补贴多久。
有产业经验的人,做起本行业的改造和创新会更得心应手。
但对于很多传统企业创始人来说,面对外部环境的纷繁变化与内部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尚未解决的企业问题,很可能变成转型升级道路上的阻碍。
在经营学上有个著名的说法:创始人十分清楚企业有一半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但由于不知道是哪一半,为了获取更大的成果,只得继续付出更大的投入。
你是否也面临同样的处境,不妨问问自己下列这些问题?
自身的格局
1、能否洞察当下经济、产业、技术趋势?
2、能否对自己的责任与角色有正确认知?
3、能否合理规划企业的长期战略与战术?
模式的理解
1、是否清楚了解所在产业的结构组成与价值流动?
2、是否掌握市场的选择与切入模式的设计?
3、是否具备模式运营的操作方法与能力?
产品的打造
1、能否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与需求变化?
2、能否打造用户链接与消费的场景设计?
3、能否找到产品创新与迭代的方法和规律?
营销的方法
1、是否清楚企业在市场的定位?
2、是否懂得品牌的运作与用户的差异化分析?
3、是否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革?
组织的管理
1、能否引领组织架构优化与文化建设?
2、能否找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人才并给予培养?
3、能否通过有效的管理办法提升组织效率?
资本的运用
1、是否清晰新趋势下的企业资本策略?
2、是否掌握融资与上市的技能?
3、是否能够借力资本加速企业发展?
如果你对上述30%的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你在转型升级道路上或许会需要一些指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创业黑马学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