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两起收购案成为整个互联网圈的焦点。
摩拜花落美团、饿了么卖给了阿里。虽然胡玮炜、张旭豪都表示不会离开自己创立的公司,在并购之后将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但关于他们『出局』的讨论却不绝于耳。
如果不能把公司送上市,能把它卖个不错的价钱,也是理想的选择,这是很多创业者潜意识里认同的现实。但事实上,很对多人对出局的理解却不够全面。
(本文转自公众号:青山资本)
出局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指,在棒球、垒球比赛中,运动员因犯规被判退出球场,失去在本局继续参赛的资格;泛指在竞赛或竞争中被淘汰。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适应形势或不能达到某种要求而无法在其领域继续存在下去。
但这个词用在创始人身上时,意思似乎有些模糊,往往是指创始人离开所创的企业或是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公司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和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与字面上的常识认知不同,创始人的出局,除了被动接受,还有主动选择。
主动选择放手的创始人,有的是由于新的目标、兴趣、机会出现,希望转换方向。有的创始人则是因为公司发展过快,在引入外来资本以后,意识到能力与经验、战略思维等方面与公司的需求契合度不够,业绩表现不是很突出,因此转换身份,与投资人内部协商后主动让贤。
被动选择放手的创始人,原因可总结为三种。一是创始人为了新的融资,必须摊薄股权份释放股权才能吸引新的投资,由此不得不出让一定的控制权;一种情况是创始人在行为决策方面做出了削弱伙伴利益、伤害信任的事情,或是能力和经验无法支持公司发展,已经开始拖后腿,但个人表现毫无改善;还有一种原因是,创始人最初的股权分配设计比较糟糕,留下了被逐的可能性。尽管能力很强,但因为股份稀释到极少的程度,同时也有被股东联合起来弹劾,被迫出局。
作为创业者,在第一次融资的时候就必须把自己的位置摆对,当公司做大甚至上市后,一旦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迅速变大的公司,是任由公司在自己带领下衰亡,还是友好协商让贤离开,或是被动等待被逐出局,是个必须要面对的艰难的抉择。
史蒂夫·乔布斯:“被解雇是我至今为止经历过的最棒的事情。”
被全世界创业者和果粉奉若神明的乔布斯,当年就被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解雇。1985年,由于经营理念不和,30 岁的乔布斯在和自己的合伙人约翰·斯卡利大吵一翻之后,随后被苹果的董事会释去权力,距离他在父母车库里孕育苹果的十年后,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不过,也正是自那时起苹果开始一直走下坡路,最后甚至到了破产的边缘。
然而12年后,乔布斯以拯救者的姿态归来,为身处泥塘之中的苹果带来了“第二次生命,乔布斯的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足以称得上是改变世界的创新。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伪装了的祝福,多年后,他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曾这样说:
当时我并没发现,但事实证明,被苹果公司解雇是至今为止我身上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已有的成功的枷锁被打破,转而获得一个轻松的开始,不必对所有事情了如指掌。这使我进入了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在他离开苹果期间,乔布斯建立起另外两家公司在他的生命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便是NeXT和皮克斯(Pixar)。他解释:
我能肯定,如果我没有被苹果公司解雇,之后的所有成功恐怕都不会发生。这是一剂苦药,但是病人却十分需要。
庄辰超:我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庄辰超的人生几乎没有失败的经历,大学创立搜索客,卖给chinabyte,之后参与创立的鲨威体育卖给了TOM集团。之后在世界银行平淡工作四年后,就是去哪儿的庄辰超了,按照他的说法,自幼擅长数学的他,看待世界都是靠建模推演完成的。
2015年,携程宣布与百度达成一项股权置换交易。携程入主去哪儿,合并后,去哪儿继续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运营。2016年1月4日,庄辰超用一封离职信,宣布自己离职去哪儿。
庄辰超曾说他是 「不安份的创业者」。
没错,庄辰超创办的融360,已完成了d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已经成长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家独角兽公司,旗下的简普科技也与2017年成功登陆纽交所挂牌上市。除此之外,庄辰超还投资了很多成功项目,身家不菲。就如他在离职信上面提到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科技创新。
在他的眼里任何行业都可以进步并且变革,而这种「变革」需要等新的模式出来之后,人们才会恍然大悟,而那时旧经验也会瞬间失效,世界即被重构。
王石:英雄迟暮,身不由己
1999年王石将万科总经理的位置交由郁亮,那年他48岁;2017年,王石宣布退位,将接力棒交给郁亮,这年他66岁。
王石建立并掌舵至今的万科,从贸易起家,经销科教仪器、也曾一度拍过电影、甚至以经营商业零售与饮料为主业,1988年才在深圳拍得第一宗地块得以进入地产行业,并在随后最终以房地产作为主业,2012年,万科成为全球销售金额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
曾经的万科一直是行业的标杆,人员管理、建材采购、房屋建设、物业管理都是其他企业学习的对象,有很长一段时间,万科的财报就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晴雨表。
但2015年,宝能布局入股万科,王石内部讲话,高调宣称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由此“宝万之争”正式开打,几经波折,剧情跌宕起伏。宝能、华润、深铁,几轮下来,敌友关系错综复杂。最终,王石宣布退任万科董事长,将接力棒传给郁亮,功成身退:
我的去留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是万科的文化能延续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如果郁亮能够取代我成为万科的董事长,我愿意辞职。
创始人的离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对于创业者而言,在公司布局的开始,领导者拥有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创始人的离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局本身也并非用成功或是失败能一言蔽之,对创业者的出局,除却感慨与无奈,也许,更值得我们体悟和致敬的是——不屈的创业精神以及坦诚的自省,所有的结束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始。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各方利益的驱使。创始人创业第一天起就应该想到各种可能性。今天的结果,可能在创业最初就埋下了伏笔。
1、保持独立性
有很多公司,在天使轮融资时就出让了30%的股权,以至于后期创始人几无掌控权和股权。要想保持独立性,一轮融资出让20%以下的股权为宜,二轮时也不要让出让的股权总数超过30%。
2、合伙人不能均分股权
合伙人不能均分股权,务必要有一个最大控制人掌握决策权。人品、能力、理念、都可能导致纠纷,利益分配不公,就可能发生决裂。真正的市场化是要靠制度完善的。应该通过游戏规则,及早为不确定性的问题设立预警机制。比如,将股权与创始人的奉献程度和能力挂钩,根据合伙人在公司的贡献分配股权,随时间和贡献提高,设置上限。
聪明人会在创始之初留下一小部分股权,待公司发展之后根据合伙人的业绩发展逐渐兑现,或预备给新的合作伙伴。
3、收益权和控制权分开
创始人可以进行AB股设置,比如京东的刘强东。京东上市后他的收益权比较低,但投票权叠加比较高,对公司控制权很大,这是其精妙之处。此外,值得借鉴的是,阿里巴巴马云的做法是采取合伙人制度,大家所持股权很分散,但都听马云的,使得马云能间接控制阿里巴巴的决策。如果能像华为的任正非那样永不上市,创始人也许永远都有主动权。华为内部的股权结构中,任正非自己只持有1.4%股份,其余都是由公司员工持股,但他无疑是华为的灵魂。
4、居安思危,想好退出机制
虽然创始人有很多真诚的初心和伟大的愿景,但设计好退出准备十分有必要,因为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如果不为退出做准备更加危险,会导致最终业务的失败和糟糕收益。
如果你仔细看了上述这几位失意大佬的故事,你会发现,其实有些已经先知先觉,早就为自己准备了退出机制。
事实上,对于许多企业所有者而言,退出企业后的生活是这种转变中最艰难的部分。但是,如果对于退出做了细致而周到的规划,那么,大多数创始人都会认识到他们自己的辛苦打拼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5、不要让自己成为公司的负担
作为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创始人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文化的核心符号,如果自身问题不断,影响的将是整个公司的未来。作为曾经最贵的独角兽,公司内部的性骚扰、创始人的傲慢与坏脾气、不断离职的高管等负面问题,成为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出局的最后一根稻草。
先是Uber前工程师苏珊·福勒爆出她在Uber遭遇的性骚扰,随后,彭博社放出了卡兰尼克与专车司机口角并爆粗口的视频;之后又有一篇报道中声称卡兰尼克曾在员工内部邮件中公开谈论性行为。紧接着,卡兰尼克前女友加比·霍尔茨瓦又向《赫芬顿邮报》爆料了Uber高管集体去KTV召唤陪酒女郎的事件。最后卡兰尼克被迫辞职,成为了被“性骚扰”事件发酵下的牺牲品。
创业者大都讨厌循规蹈矩,大都认为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否则,他们不会创业。 但他们要分得清什么是“淘气”(naughty),什么是“邪恶”(evil)。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山资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