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大神黑格尔有云“存在即合理”,大学生创业也是如此。本文将从大学生创业的原因中分析,大学生创业热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本文转载自知乎中以太创服的精彩回答)
1、大学生就业难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也有国家层面的宣扬和鼓励,“创业”变成了一个自带神圣光芒的新词汇,成为大学生进(逃)入(避)社会的一种选择。
事实上,创业不过也就是工作的一种,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最具诱惑力的一点无外乎,创业从准入方面来说,比自己找工作的门槛低得多!
因为一般找工作都需要历经层层面试,由面试官来对求职者进行全方位的评判,最后决定其是否有资格进入职场。但是创业恰是没有“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标准,无论你有钱没钱,只要想去创业,都可以去投入时间精力。
正因如此,导致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大学生创业者。
2、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创业“神话”
这是典型的社会舆论反馈导致的结果。其实,现在大学生创业引起普遍质疑,媒体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太多“成功案例”都裹上了营销号式的糖衣炮弹,并直接被植入一腔热血却缺乏分辨力的青年学子头脑中。
不可否认,现在随处可见的各种信息流,都在展示大学生创业的正面案例,从硅谷扎克伯格的传奇发家史,到国内“90、00后创始人”的标签泛滥,无一不在给“创业=人生巅峰”的概念打光;反而对真实创业中面对的难度、风险、价值选择绝口不提,以至于“鼓动”了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一拥而上,在本身的自负属性的催化之下,产生了虚无的、错误的判断,最后导致失败的结果。
当然,资本市场在狂热的舆论包装底下,自有一副冷峻的面孔,它也是创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最终的裁决者。就项目融资来说,风险投资人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而选择投资或者不投资,最后还是看你是否是合格的创业者。
至于大学生到底应不应该创业,我们基于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客观的视角和建议——
1、何为“合格的创业者”
我们曾经反复强调过,创始团队好不好,在于资历和项目的匹配性。
比如,你需要考虑清楚,自己对所从事的业务认知是否足够清晰。如果是在自己非常熟悉的领域创业,认知基本没有问题,这时候,“经验”就是“认知”最重要的来源。再比如,你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创业,前无古人,那么“经验”反而可能成为限制,这时候,构建认知的主要凭借就是“学习力”。
归根结底,这些与是不是大学生无关。KEEP的创始人曾在毕业前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OFO的创始人则在校园创业时完成了全面的实践认知。而之所以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获得VC的青睐,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这两项技能十分匮乏,以至于无力面对真实的创业风险。
2、永远不要低估创业的难度
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会说,“我知道创业很难。”但实际上,他们可能依然低估了创业的困难程度。
比如,创业不是单纯的做社团推广、拉赞助和招募社员,诸如如何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如何管理和激励、如何提高执行效率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犯错和摸索,甚至不是只有钱就能解决的。再比如,创业之前,你总以为投资人会为故事买单,但实际上是没有投资人会为一个想法买单的,除非这个想法是一种经过经验验证的、有路径的、可实践的想法。具体到行业,你更加能切身体会到中国创业环境的复杂性,比如,你去做卖菜O2O或者进驻二手车市场,你很难想象菜市场和二手车行里有多少“黑社会”;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不懂规则、没有资源、“黑话”听都听不明白,如何跟上下游产业链打交道?
所以,在决定创业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是否有办法能迎刃而解。
3、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径
创业不止有互联网创业一种形态(虽然它是我们讨论的主要形态)。对于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后顾之忧,以及不用付出太多机会成本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或者一些外部优惠政策,从事一些领域细分且低风险的创业实践。
比如基于学校环境选择小切口的社交、游戏、内容或产品外包服务,建立一个技术型或小成本导向的单一型项目;甚至可以尝试做“生意”,比如开饭馆、卖服装、做零售(甚至摊煎饼……)
大学生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许不太容易成功,但是在没有太好的职业选择又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做这些“小而美”的项目呢?这些既能提高实现梦想的概率,又能科学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事业,或许才是大学生更值得考虑的创业方向。
总而言之,市场会给出客观的评估,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这个评定,自己认为自己有资格,结果头脑一热进去,只会面临大概率的创业失败,最后浪费青春、耗费金钱。此外,创业不是只有“成功”和“快感”的一面,也不是一招致胜。很多时候,它就是平平淡淡地做一些重复的事情,然后坚持。
文章转载自知乎中以太创服的精彩回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