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流量密码的马斯克,在Twitter卖过车、直播过火箭发射,甚至还带过货,不过要管理好这个全球第一的社交平台,可能比登上火星还要困难。
10月28日,首席执行官、财务官和首席律师都被踢出管理团队,紧随其后,马斯克一口气裁掉了50%的员工,其中包含负责通信、内容管理、人权和机器学习道德的整个产品或工程团队。
有些员工表示,自己甚至还没有收到裁员通知,就已经不能登录公司内网了。
因为推特每天的损失大概在400万美元左右,马斯克决定实施深度削减计划,将公司数据服务器和云服务每天的支出减少150-300万美元,以此来推进每年成本约10亿美元的缩减,第一步就是从员工开刀。
但是很快,就有消息透出,公司正在紧急联系数十名被裁的员工,求他们回来处理新出现的BUG。
据说,推特的管理层在构建马斯克设想的新功能时,发现某些员工的工作经验是不可或缺的,遗憾的是,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那些骨干已经被裁掉了。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虽然这个走向非常的爽文情节,但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重新被叫回去的员工知识小样本,发生大规模召回员工的概率基本为0。
马斯克在Twitter发文表示,买下推特是创建X,即全能性APP(The Evrything App)的第一步。
从马斯克一直对微信称赞不绝的态度来看,他口中的X很有可能是一款类似于微信的“一站式平台”,想将Twitter从单纯的社交平台转换为覆盖层面更广、涵盖功能更多的超级平台,打通游戏、购物、支付层面的桥梁,以实现用户的更多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Facebook、WhatsApp,还是曾经微信的启蒙者Kik Messenger,都在海外市场做过尝试,试图成为类似微信的超级平台,但都以失败告终,马斯克也任重而道远。
首先,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环境具有本质的区别:开放性。所以你能看到,在中国各头部App之间的竞争,会限制双方的互相跳转,不愿意共享流量;而在美国,各个网站之间的连通性很强,并不存在联动效应,消费者可能使用Amazon购买商品,通过Visa进行支付。
其次,推特的本质更像是海外的微博或者小红书,并不具备即时通信的私密性。数据显示,推特上10%的用户发布了90%的信息,更偏向于内容发布平台,有听众和演讲者,而不是社交平台。
再次,拓展电商、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的难度也相当大。比如微博曾经尝试过推出微博红包(微博钱包),但最终也没有溅起多大水花,基本的支付市场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领;再比如,小红书上也推出了电商展示和购买页面,但是始终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去淘宝、京东搜索同款再进行购买,终归只能是引流平台。
因此,推特想要推进整个X计划,很有可能陷入困境。而如果连支付这种基础设施都不能成功构建,就更不可能联通本地生活服务了。
当然,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还是具有一定的好处的。
比如马斯克曾经表示过将通过“推进言论自由”和“击败垃圾邮件机器人”来释放公司的潜力。可以说这对于退特的使用者来说,也许能够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限制。
尽管有不少法律学者表示,较少的限制可能会导致平台上充斥不良甚至有害的言论,但是对于人而言,有自由总比没有要好,主要还是要看选择。
而且即便难度巨大,也不是所有模仿微信的应用都“死”了,比如日韩的LINE、新加坡的GRAB等,也都实现了从单一工具发展到集成众多领域的超级应用,只是可能需要根据用户习惯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无论如何,马斯克的收购大戏落下了帷幕,接下来的改革重头戏,也该上场了。
疯狂BP已经为1000+早中期项目进行BP服务
辅助融资金额10亿+
了解定制服务请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