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靠买奖牌赚了5个亿

#挣了5个亿
前段时间,有微博博主爆料:那个每天想着法让我“自由”的Keep,竟然“靠着卖奖牌挣了5个亿”,瞬间引发网友热议和围观。
网友疑惑:“啥奖牌啊,镶金边还是里面有元宇宙啊?”
打开小红书可以看到相关笔记高达5万多篇,B站、抖音和微博上也有大量内容。大多是奖牌的展示图和炫耀帖,有的活动参与者甚至集满了一整面墙的奖牌。

虽然赚5亿这件事真假难辨,但Keep确实凭借着卖奖牌迈向了“决赛圈”。
打开Keep的活动页面,我们就能看到各项赛事以及奖牌相关内容,用户需填写相关信息并交付“参赛费”,在按要求完成活动后,能够获得Keep官方颁发的奖牌。

打开活动链接后,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奖牌。有观点指出,Keep虽然名为打造线上赛事,实际上就是“卖”奖牌。

#Keep——自律给我自由
2015年Keep正式创立,到2016年6月,Keep的用户数已经高达3000万,每日新增用户达20万,成为国内运动科技领域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但Keep看似风光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难。
从卖课程到做社区,从卖运动装备到卖健身餐,再到开实体健身房,Keep几乎把所有运动相关的业务都尝试了一遍。
不难看出,Keep应该是真的想做一个专业的线上健身工具,但这个赛道没能让他们赚到钱。
当他们放弃自己在专业上的坚持,开始贩卖“自律概念”时,他们却赚到了5个亿。

将“自律”放进Slogan的Keep,其实最缺的就是自律用户,工具软件与娱乐软件不用主动提醒,用户会自己打开。
只有健身软件最尴尬,想要活跃度,结果用户连打开都要先做半个小时的心理建设,想要留存率,但是用户连半个月都坚持不下来。对于一个APP来说活跃度和留存率是最核心的指标,缺少这两个,变现也就无从谈起。

*上图为KEEP招股书
从Keep的招股书也可以看出,2019年到2021年,Keep的年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3亿元、11.07亿元和16亿元,但这家公司由于营销支出占比不断提高,2019年至2021年的经营亏损也分别达到了3.72亿元、1.28亿元和9.68亿元。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营销成本,一方面是艰难的变现之路,Keep如何赚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多年来数次尝试又接连失败,Keep始终没有找到盈利的方向,投资人的耐心也逐渐被消磨殆尽,这个宣传“自律给我自由”的品牌眼看就要走不下去了,没想到“卖奖牌”的业务模式突然火起来,算是给Keep又续上了一条命。
#让奖牌成为社交货币
国内运动圈三大巨头:悦跑圈、咕咚和Keep。
从2015年起,咕咚和悦跑圈就开始为线上马拉松比赛推出实体奖牌,早年的奖牌一般只需十几元,设计也比较传统朴素,最重要的是这些奖牌的获取门槛都很高,只有专业的跑步运动者才能获得。
后来各种主题的线上跑步逐渐取代了马拉松,参与门槛也逐渐降低,因为有了活动主题,奖牌的设计也可以越来越独特美观,当然奖牌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但上面说的这些奖牌与Keep的奖牌其实是两码事。
Keep的奖牌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奖牌容易获取,在Keep的线上活动中,用户可以自己选择跑步距离,如果想轻松获得奖牌,每次都选择最短的路程就可以了,有一些线上跑的活动甚至提供单程不超过1公里的选项,简单来说就是你出门买个菜回来,都能获得一块奖牌。

第二,奖牌设计更新潮,为了拿捏年轻人的心理,Keep推出了各种联名款和主题款的奖牌,争取把产品做的可可爱爱、花里胡哨,甚至同一个系列还有很多不同的款式。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把悦跑圈、咕咚和Keep的奖牌做对比,但真正出圈的,还是只有Keep。

第三,平台鼓励用户在社区里晒出自己获得的奖牌,让奖牌逐渐成为一种社交货币。几十块钱,换来的不只是奖牌,还有几十个朋友圈的点赞,还能给人一种健康阳光的印象,这贵吗?在年轻人眼里,简直是惠而不费!
当一个奖牌变成可以炫耀的东西时,传播空间就大了许多。Keep在用户完赛时,不仅赠送奖牌,还有挂饰、徽章、冰箱贴和魔法棒镜子,形式也不只有跑步,还有骑行、竞走、跳绳……反正就是现在年轻人流行什么,它就搞什么,仿佛在说:“这还拿捏不了你?”
#卖奖牌,是Keep的未来吗
那么,Keep真的可以靠卖奖牌顺利上市吗?发行周边可以成为健身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目前来看,虽然5个亿还不足以让Keep扭亏为盈,但确实让人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目前Keep的主营业务主要有三部分,分别是智能运动健身的设备、自有品牌的运动产品以及线上的服务等,然而这些业务其实并没有多少的盈利能力。
因此,对于Keep来说,卖“奖牌”这种成本低回报高的业务,可能会成为他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毕竟Keep早就公开表示,未来要尽可能多的举办赛事活动,让每一个健身运动爱好者都能通过“自律”获得“自由”。
你会为这样的“自律”买单吗?
疯狂BP已经为5000+早中期项目进行BP服务
辅助融资金额30亿+
了解定制服务请扫码咨询
